河南省高校计算机集成创新课程建设专题报告会暨第13期“大学计算机课程骨干教师研讨班”于2014年5月9—11日在河南郑州成功举行。会议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李凤霞教授、战德臣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李艳馥副主任、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张胜利书记和教务处王季芳副处长出席了开幕式。会议由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甘勇教授主持,来自河南省的21所高校的64位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和其他代表近100人参加了会议。
为了切实推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14年上半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计划的通知》(教高司函[2014]8号)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与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决定联合举办“大学计算机课程骨干教师研讨班”。研讨班旨在通过主题报告、示范讲授、交流提问和实验操作等方式,使一线教师体会计算思维的内涵,构建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体系,了解不同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案,切实推广计算思维课程改革研究成果,持续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战德臣教授做了“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两个报告。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报告中详细讲述了:疑似难点内容的释疑、测试与考核问题、教学资源问题等问题。在“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报告中,讲述了:“什么是<大学计算机>课程?”、“什么是计算思维—一个具体的计算思维教学案例:什么是程序?”、“计算思维教育空间--计算之树”、“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最小集合”、“疑似难点问题解析”等问题,报告过程中与参会的老师进行了长时间的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北京理工大学的李凤霞教授做了“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和“完善基础课程体系,促进计算思维落地”两个报告。在“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报告详细阐述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与特征、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进程、精品开放课程集成创新发展等问题。在“完善基础课程体系,促进计算思维落地”报告中阐述了强化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性地位、确立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完善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核心、创建大学计算机课程虚拟实验体系等内容。
高等教育出版社做了题目为“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集成创新工作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对“大学计算机精品开放课程的基本情况”和“大学计算机集成创新课程建设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探讨。
经过2天的学习,与会代表与知名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收获颇丰,大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