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低空技术与工程微专业定位于服务低空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低空信息感知、认知与智能决策领域。响应国家规划对无人机产业的战略支持,满足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整合人工智能、遥感技术、通信工程,形成“低空技术+AI”交叉学科特色。以国家战略需要、区域经济发展、个人成才需要为导向,培养具有双专业背景、多学科思维交叉创新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低空技术与工程微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省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融合信息科学、大数据、遥感科学、无人机测绘等新兴技术进行建设。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打造“基础技能+行业实训+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真实项目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在无人机数据通信、信息采集与处理、应用领域决策与分析等方面的工程实践及技术创新的能力。
二、 专业特色
低空技术与工程微专业以“前沿引领、交叉融合、实践驱动、应用协同”为核心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实践能力、应用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紧跟低空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涵盖多层次空间感知、多维空间信息的融合处理和低空智能应用等前沿技术,确保学生掌握行业最先进的遥测感知、低空智能技术与信息处理及应用方法。课程体系贯穿遥测感知、地理信息管理、低空智能应用,整合测绘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科优势,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培养其跨学科思维、数据融合和应用创新能力。
三、 培养目标
面向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需求,培养掌握多源信息融合、智能信息解译与低空智能系统设计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融合遥感、信息处理、低空通信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学生将系统学习低空平台架构、多源信息采集、实时数据处理及系统集成等知识,具备低空智能系统的开发、运维与场景应用能力。
四、 课程设置及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
总学时 | 理论 | 线下 | ||
遥感原理及应用 | 2 | 32 | 24 | 8 |
低空通信技术 | 2 | 32 | 24 | 8 |
地理信息系统 | 2 | 32 | 24 | 8 |
无人机技术与应用 | 2 | 32 | 24 | 8 |
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 | 2 | 32 | 24 | 8 |
空间数据分析与挖掘 | 2 | 32 | 24 | 8 |
合计 | 12 | 192 | 144 | 48 |
五、 师资力量
教学团队将由来自计算机科学、遥感工程、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资深教授和行业专家组成。本教学团队共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3人。
六、 招生对象及要求
招生对象为我校大二、大三的普通本科生。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统计基础,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
招生计划:120人。
七、 修读年限与结业要求
(一)修读年限
修读年限为1年。
(二)结业要求
完成各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修满本微专业学分后,发放结业证明。
八、 联系方式
联系人:殷君茹老师
联系电话:13203820152
咨询QQ群:1058962162